Skip to main content

谈谈哈深交换:逃离内卷的一学期

· 9 min read
Ferdinand Su

非常荣幸,成为第一批本部赴深圳校区的交换生。一个人的命运,当然要靠自我奋斗来实现,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。你说我一个哈尔滨的学生,怎么就跑到深圳来上春季学期了呢?

既然是第一届,学校的准备虽然缜密,但总难免有不少疏漏之处。比如,直到抵深前一天,这边的辅导员姐姐和大学城才得到我们要来的消息。万幸的是,深圳校区的行政效率极其之高,而且高效不局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,整个大学城都有极高的响应速度。尽管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,但是这些干部领导和服务人员的态度让你不得不满意。

住宿的安排在我到来前被钦定了,但是理论上可以自选,而钦定之后也可以通过一定手续来进行修改(串寝)。当然,混寝是不可能的。我们住的是2001年建成的那一批公寓楼,相对于现在当地本科生住的要老旧许多。三人寝+上床下桌,独卫;实际体验上,只有电梯方面要优于1953年建成的某公寓。上床下桌锁定上铺,而且貌似还比正常上铺高了一点,床有较大晃动,影响了居住体验。独卫是坠痛苦的,需要自己收拾,而且没有干湿分离所以没有并发性。阳台位于卫生间内侧,基本上只能晾衣服。我们这个楼因为住的人不多,不存在挤电梯问题。有空调,这可能是另一个优点(深圳没空调夏天没法过啊~);不过电费感人。旧公寓的空调没有制暖,冬天需要毛毯。

校园环境极佳,属于是正经大学城了。清北+哈深三校一区,建筑风格各不相同,很有意思。北大的核心区有一个学术长廊和一个人造的大水池;清华则是一个岛,和环岛而建的小河;哈深没有水,但有长满了荔枝树的小山。成熟的季节,树上挂满红彤彤的荔枝,但是不让采,据称树属于当地村民;不过学校会免费发一些给同学们吃,我昨天吃到了。荔园的名字,大概就来自于此吧。食堂很贵,而且不太好吃。不过学校内有一个麦当劳,这貌似是哈深唯一一个非食堂的餐馆了。清北那边有一些正经餐馆,不过我就吃过一家,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下面,感觉像西式中餐,老布尔乔亚了。

隔平山一路而望,是平山村,经典城中村。村里谈不上特别干净,但比ChinaTown之流好上许多。但总归还是欠发达的。村里多是快餐小店,偶尔可以去吃。但要真的改善伙食,还得走到平山二路的末端,有个益田假日里购物中心。不过,出去清北对面的动物园,总归来说学校周边没什么好吃好玩的。这点远远不如本部,当然深圳市内美食娱乐还是不错的,但是地铁站也在购物中心那边,所以地铁交通不太方便。但是出了校门有公交站,总体交通差强人意吧。深圳是个不错的城市,但是我实在不太喜欢它的城市文化。市里的清一色玻璃幕墙大厦也不好看,没有大学城里的建筑有趣。除去学校带我们去的几个地方,其它地方随便玩玩就好,值得去的地方不是很多。当然这是个人看法,我更喜欢游览博物馆和名胜古迹。

大学城中心有个公共的图书馆,规模挺大,具体体现在长条形,走一圈要很久。综合性图书馆,图书种类齐全。不过距离很远,一般不考虑去自习。自习一般在教学楼自习区和宿舍。教学楼环境极佳,来嘛,来看就知道了。我们住的早期公寓楼离教学楼较远,大概和15公寓到正心差不多?总体来说,校园整体环境很不错,很适合生活(也更容易滋生爱情吧,也许)。

硬件说罢,我们来说说软件吧。上文已经提到过了,这边办事效率很高,辅导员姐姐人美心善,同学们也很热情。对于这个项目这边的院校领导非常重视,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在深圳这边的集体活动(参观场馆、公园、企业之类的),很充实,应该比去其他学校交流的生活更丰富。另外这边的志愿团体叫义工联,志愿活动频率低于本部青协,但是时长统计系统已经全面信息化了。教学方面,文理通识方面种类丰富,甚至可以共享隔壁的一些课程。我选修了一门歌曲演唱课程,感觉尚可。必修课可能与本部有一定差异,如果差异较大请慎重考虑是否交换,具体一定和学院教学秘书商量。教学水平方面我不敢评价,懂得都懂。因为自习区相对分散,而且校园环境太好了,感觉学习氛围没有本部好。由于我校学分绩的独特计算方式,交流期间互认的课程只算学分不算学分绩(不过当然不能挂),因此学习压力会小很多,不需要卷,而可以享受大学生活,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,参加参加各种更有意义的活动。这段时间,可以更好地学习课本之外的东西。这边实习机会应该多于哈尔滨,不过我对这件事不感兴趣,没有做太多了解。

总之,出来交换,一定是宝贵的经历;况且虽说我们名义上是一个学校,但不同校区之间的差距可能已经接近两所不同大学了。除去离校前出现了一点点插曲(而且也不怪这边),我对这次交换很满意。我很推荐学分绩足够保研或者根本没有保研打算,而课程没有多大冲突的同学们来报这个项目。当然,报名前请充分权衡利弊,和家里好好商量商量。